全国服务热线:
028-8399-7799
028-8781-5511
如何评估中水回用系统设备的处理效果?
评估中水回用系统设备的处理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:
一、水质指标评估
1、基本理化指标
pH 值:正常的中水 pH 值一般应在 6.5-8.5 之间,偏离此范围可能意味着处理效果不佳或存在水质异常。
悬浮物(SS):处理后的中水 SS 含量应较低,一般要求不超过 30mg/L,具体可根据回用用途而定。
化学需氧量(COD):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,生活污水经处理后 COD 一般应降至 50mg/L 以下,工业废水处理后的 COD 要求可能因行业而异。
生化需氧量(BOD):BOD 是衡量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指标,一般处理后 BOD 应低于 20mg/L。
2、微生物指标
细菌总数:通常要求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 100CFU/mL。
大肠菌群数:一般要求每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 3 个。
3、特殊污染物指标
重金属含量:如铅、汞、镉、铬等重金属,其含量必须符合相应的回用标准,通常以微克 / 升(μg/L)为单位计量,不同行业和用途的标准差异较大。
氨氮含量:处理后的中水氨氮含量一般应低于 15mg/L,对于一些对氨氮要求较高的回用场景,如景观补水等,氨氮含量可能需要更低。
二、水量指标评估
回收率:计算中水回用系统设备处理后可回用的水量与原废水水量的比值,一般回收率应在 70% 以上,但具体也会因废水性质和处理工艺不同而有所差异。
产水稳定性:观察设备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产水量是否稳定,波动范围是否在合理区间内。稳定的产水对于满足回用需求至关重要。若产水量波动过大,可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回用效果。
三、运行效果评估
1、处理工艺运行参数
反应时间:在生物处理工艺中,水力停留时间(HRT)是一个关键参数,如活性污泥法的 HRT 一般在 6-12 小时。
温度:许多生物处理工艺适宜的温度在 20-35℃,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,进而影响处理效果。
溶解氧:在好氧处理过程中,溶解氧含量一般应保持在 2-4mg/L,以保证好氧微生物的正常代谢。
2、设备运行稳定性
故障率:统计设备在一定运行周期内的故障次数和维修时间,故障率低说明设备运行稳定性好,处理效果更有保障。
维修频率:频繁维修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,理想情况下,设备应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运行,不需要频繁维修。
四、成本效益评估
1、运行成本
能耗:统计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耗电量、耗气量等,计算单位处理水量的能耗成本,一般来说,能耗成本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,以保证系统的经济性。
药剂消耗:核算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絮凝剂、消毒剂等药剂的用量和成本,药剂成本也是运行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2、经济效益
回用效益:计算中水回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,如减少新鲜水资源的取用费用、降低污水排放费用等,评估设备的处理效果是否能够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投资回收期:通过计算设备的投资回收期来评估其经济效益,一般投资回收期在 3-5 年较为合理。
3、感官指标评估
颜色:正常的中水应无色或略带浅黄色,不应有明显的异色。若出现发黑、发黄或其他异常颜色,可能表示处理效果不佳。
气味:处理后的中水应无明显异味,不应有臭味、腐臭味等不良气味。有异味可能意味着水中含有未处理完全的有机物或其他污染物。
透明度:中水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,清澈透明,无明显的浑浊或悬浮物。透明度差可能影响其回用效果和美观度。
微信扫码看新闻